品牌龍工
型號轉向/轉斗/動臂
適配車型30/50裝載機
發貨地山東臨沂
發貨方式物流托運
包裝木箱
發動機—變矩器—變速器(變速泵)—傳動軸—驅動橋。其工作原理是:發動機動力經變矩器傳遞到變速泵,變速泵將一定壓力的油液通過控制閥送至變速器內前進擋和后退擋離合器,通過不同的接合與分離,實現動力的切斷和方向的變化;通過變速器內的機械換擋裝置則可實現動力的傳遞和切斷。機器不能行走,應檢查變矩器、變速操縱裝置和變速器變速泵。經檢查,變矩器液壓油的數量正常、無雜質,濾油器未堵塞,可排除變矩器有故障。
裝載機動臂缸活塞桿由于長度與直徑比大于使用中經常發生彎曲。從表面上看,是活塞桿抗彎強度不足,但實際上與裝載機機架和搖臂結構有直接關系。
通過計算和分析,認定活塞桿彎曲的原因是:動臂缸兩端與機架和動臂連接有傾斜現象,支承寬度過小,說明裝配調整間隙不當或者側面磨損嚴重,支承寬度應加大;動臂缸下端排料處沉積料積累和動臂缸下端外側磨損,說明沉積料積累嚴重,旋轉摩擦力較大。
改進措施是:
加大支承寬度,一般支承寬度為活塞桿直徑的1.2~1.5倍。
在裝配過程中,充分利用調整墊保證動臂缸兩端與機架和動臂的配合間隙與對中性,提高調整墊材料耐磨性能。
改進排料結構;排料板的開口距離H1和傾斜角度α,減少落料的積存,利于落料順利自然排出;動臂缸下端與主機連接處排料的距離H以利于大尺寸石料的排出。
使用說明書規定對積存料定期的要求。改進后,活塞桿未再發生彎曲。
裝載機工作無力通常表現為,動臂舉升與鏟斗翻轉無力。主要原因為以下4方面。
系統壓力低
在分配閥測壓點處接量程為25MPa的壓力表,使發動機和液壓油在正常工作溫度、發動機轉速在1 800r/min左右時,操縱分配閥轉斗滑閥,使鏟斗后傾到底,壓力表顯示的壓力應為17MPa。如果**此數值,應拆檢安全閥,檢查先導閥彈簧是否斷裂、密封是否良好、主閥芯是否卡死及阻尼孔是否堵塞等。以上均無問題時,調整調壓螺釘,使系統壓力達到正常值。
動臂缸或轉斗缸內漏
分別將動臂缸或轉斗缸的活塞收到底,拆下無桿腔油管,使動臂缸或轉斗缸的有桿腔繼續充油。若無桿腔油口有較多油液泄出(正常泄漏量應≤30mL/min),則說明活塞密封環已損壞,應更換;也可以使鏟斗裝滿載荷,舉升到限位置,動臂操縱桿置于中位,并使發動機熄火,觀察動臂的下沉速度(正常時應<40mm;然后,將動臂操縱桿置于上升位置,如果這時動臂下沉速度明顯加快,說明內漏發生在液壓缸;如果下沉速度變化不明顯,則內漏原因出在分配閥。
分配閥內漏
分配閥內漏的主要原因有:總安全閥的主閥芯被卡死;閥桿與閥體的配合間隙太大(正常配合間隙為0.025~0.040mm);閥桿或閥體拉傷;密封件損壞等。
工作齒輪泵內漏
齒輪泵內漏表現為:工作時噪聲大、發動機轉速越高,則噪聲越大;在濾油器中可見到大量銅屑。應拆檢齒輪泵,檢測齒輪的端面間隙(正常值為0.100-0.140mm)齒輪的嚙合間隙(正常值為0.005~0.015mm)、齒輪的徑向間隙(正常值為0.100~0.200mm),以及檢查密封件是否良好的等。如有**差或損壞,應修復或更換。
裝載機在煤場和礦區進行高強度作業時,需要頻繁制動,用戶在作業過程中,為了簡化操作,提高作業效率,存在邊踩油門邊制動的現象。具體是:由于運輸距離短,為了在短距離內將動臂快速提升到位,又要整機行駛速度不快,如此操作。從表面上看,動作很協調,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變矩器、變速箱、剎車盤都處于被“憋”狀態,變矩器處于低效區工作,制動盤處于高壓滑摩狀態,變矩器與剎車盤的溫度都上升很快。剎車盤溫度通過傳導和加熱剎車油,使剎車油產生汽化,導致剎車系統的油路被氣體隔斷,壓力不能及時進行傳遞,夾鉗活塞由于氣阻“背壓”不回位而抱死,加力缸由于氣阻“背壓”產生噴油現象,越熱汽化越嚴重,“背壓”越大摩擦溫度越高,噴油現象越嚴重,剎車油越浪費。缺油時不及時對剎車系統進行加油和排氣導致空氣進入剎車油路,產生氣阻現象,造成剎車失靈,形成安全隱患。因此,對車輛的行車制動可*性能、行車緊急制動以及停車制動性能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為了能適應煤礦的這種高強度作業和頻繁制動的現象,采用動力切斷功能,能夠降動時轉化的熱量,有利于減少制動失靈現象,但是在車輛的實際行走過程中,特別是上坡、下坡時,制動時切斷動力有時會出現切斷閥恢復不到位,解除制動后機器滑坡現象,造成危險。鑒于以上情況對原系統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工作原理。
空壓機1排出的壓縮空氣經組合閥2進入儲氣罐3,腳制動時壓縮空氣經腳制動閥4進入加力泵5對裝載機實施制動,同時經選擇閥11控制氣控截止閥12切斷,切斷氣缸9使變速器控制壓力油卸荷,從而切斷發動機的輸出動力;當選擇閥11在另一工位時,氣控截止閥12將進氣切斷,切斷氣缸9不切斷行車動力,這種情況適用于裝載機上坡下坡的情況,可防止裝載機因失去動力而出現滑坡現象。駐車制動閥8是手控閥,它主要應用于停車制動,但是在緊急制動時也可應用。
某一ZL40裝載機兩轉斗油缸活塞桿緊靠頭部均嚴重彎曲并引起油缸漏油。據該車操作人員反映,活塞桿彎曲時并沒引起注意,只是由于油缸嚴重漏油時才發現兩活塞桿已彎曲。后經現場機務管理人員分析,故障的原因可能是駕駛操作人員技能不熟練,盲目**負荷作業所致。故該車進廠修理時,僅對兩彎曲活塞桿制定了冷壓校正修理方案。但裝車使用僅幾個臺班,兩油缸又出現嚴重漏油,兩轉斗油缸活塞桿又在原彎曲位置發生彎曲變形。之后,使用單位購置了原來兩套新轉斗油缸總成,裝車使用幾個臺班后兩轉斗油缸活塞桿再次在相同位置發生彎曲變形。
2、故障分析
該裝載機工作裝置采用反轉連桿機構,動臂為單板結構,兩搖臂鉸接支撐點位于動臂中部橫梁上。通常造成液壓缸活塞桿彎曲,一般應為液壓缸受軸向壓力過大而失穩彎曲,即彎曲現象發生在轉斗油缸活塞桿受 大彎曲力矩工況時。但對照已彎曲活塞桿彎曲部位及裝載機作業工況受力分析,顯然不屬于液壓缸因受軸向壓力過大而彎曲。因為該活塞桿彎曲部位在緊靠活塞桿頭部,也就是說在活塞桿接近完全收縮、 小行程時彎曲的,而此時裝載機實際作業工況正處于鏟斗前傾卸料位置,并非處于工作裝置受力 大的典型工況。
通過對活塞桿彎曲部位分析以及對該裝載機實際作業工況進行觀察,發現在動臂 大舉升高度,產斗在轉斗油缸作用下前傾撞擊動臂抖落物料時,轉斗油缸與動臂橫梁發生碰撞。進一步檢查驗證,發現兩個轉斗油缸缸蓋法蘭下側均有碰撞痕跡,兩轉斗油缸安裝部位下方的動臂橫梁相應處也發現有碰撞痕跡。顯然,兩轉斗油缸活塞桿彎曲現象發生的直接原因為轉斗油缸與動臂橫梁發生干涉所致。
在裝載機工作裝置結構設計中,除了滿足使用性能、技術經濟指標、勞動條件等要求外,還保證作業時構件間無運動干涉。而該故障是在運行工作幾年后發生的,新車時并未發現有該故障現象,由此推斷,該故障是在經過長期使用后工作裝置部分某些機件結構運動參數發生變化所致。經檢查工作裝置部分:動臂、連桿、搖臂、鏟斗及其鉸接支點無變形、開焊、裂紋、移位 、松曠、咬死等現象;再檢查動臂提升、鏟斗翻轉等技術參數指標,發現轉斗前傾角遠大于設計值45°。
裝載機的行走液壓系統主要由如下液壓元件組成:左右行走泵(行走泵裝備了主壓力閥、補油壓力閥、調節器、補油泵等),左右行走馬達(行走馬達裝備了調節器及沖洗閥等),載荷傳感控制閥(此閥是個集成塊,包刮節流閥、10bar壓力閥、2bar壓力閥、偏流板等),伺服壓力閥,操作安全閥,操縱先導閥,速度電磁閥,制動安全閥,制動器,油箱及液壓管路等。
由上述各液壓元件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行走液壓系統,其工作原理如下述:LR641履帶裝載機的行走液壓系統為閉式系統,行走泵泵出的高壓油直接驅動液壓馬達,系統壓力由主壓力閥控制為420bar,當低壓端出現真空時,補油泵打出的液壓油通過主壓力閥里的單向閥補充,這是主液壓回路;其控制系統較為復雜:伺服泵泵出的液壓油入載荷傳感控制閥,出來到伺服壓力閥,控制伺服系統的壓力為21bar,經過操作安全閥(此閥防止操縱手柄在行走位置而起啟動,起安全保護作用)出來后分為兩路,一路到制動安全閥后到制動器解除制動,另一路到操縱先導閥,由先導閥控制,出來以后分為三路:一路到行走泵調節器,調節行走速度和改變行走方向,另一路到馬達調節器,當操縱壓力為8~17bar時調節行走速度,*三路到載荷傳感控制閥,載荷傳感控制閥根據負載大小隨時調節操縱控制壓力,從而調節整機功率,使發動機保持較好的工作狀態。
2、故障診斷與排除
根據上述結構原理及實際工作經驗,可按照下述程序進行診斷和排除:
(1)檢查伺服壓力,在伺服壓力測壓接頭上接上60bar的壓力表,如壓力為21bar,則正常,否則應調整伺服壓力閥,如調不起來則應檢查維修伺服泵;
(2)檢查節流閥的壓差,在節流閥前后測壓口上接上兩個60bar的壓力表,測出高速時和1400rpm時的兩對壓力值,如其壓差為4±0.4,并且在兩種速度的誤差不**過0.4bar則正常,否則應調整直角連桿機構使其值正常;如無法調整則為節流閥故障,維修或更換節流閥;
(3)檢查操作安全閥,不正常則維修更換;
(4)檢查實際操縱壓力,在兩個壓力測壓口上接上兩個25bar的壓力表,把操縱桿推到限,壓力應為15ba,否則應調整節流閥,使壓力正常,如還無法調至正常,則應調整2bar壓力閥至正常,如無法調整則應檢查維修2bar壓力閥或偏流板等;如這些都正常則可進行下一步
(5)檢查先導控制閥
(6)檢查系統壓力,在高壓測壓接頭上接上兩個600bar的壓力表,把履帶卡住,操作行走操縱桿,如壓力為420bar則為正常,否則應檢查主壓力閥,如主壓力閥正常可進行下一步
(7)檢查補油壓力,在補油壓力測壓口接上40bar的壓力表,壓力應為16~20bar,否則應檢查更換補油壓力閥,如正常可進行下一步
(8)檢查行走泵的泄漏情況,在行走馬達的高壓管接口處接上堵頭,啟動發動機,操作操縱桿,如壓力為420bar,則行走泵正常,應檢查維修行走馬達,如達不到則應檢查維修行走泵。
(9)如上述元件都正常則可能制動不能解除或不徹底,應檢查維修制動器,如正常則為其他機械故障。
拉動操作手柄向后移動,先導油進入比例先導減壓閥,從比例先導減壓閥出來的先導油控制主換向閥閥芯的移動,使工作泵的來油進入動臂油缸實現動臂上升。比例先導減壓閥的輸出壓力越大,控制主換向閥閥芯的位移越大,主換向閥通過的流量越大,動臂上升的速度越快。當操作手柄拉至限位置時,手柄中的限位電磁鐵通電,手柄在限位置被吸合。動臂以 大的速度上升,當升至動臂上位限位開關所限定的位置時,操作手柄限位電磁鐵斷電,手柄自動恢復到中位,動臂就可保持在所限定的位置。在動臂上升的過程中,若需要動臂在某一位置停留,則需將操作手柄退回中位。
http://www.6lxs.cc